穿过九曲桥,晨曦中的湖心亭倒映在粼粼波光里。作为上海豫园商城核心地标,这座矗立于上海豫园核心241年的“海上第一茶楼”,在历经近两年的保护性修缮后,于7月10日正式向公众开放。
飞檐如旧,茶香未改。焕新归来的湖心亭悄然完成了一场历史与未来的深度对话:不仅复原了歪闪的梁柱,更以“活态保育”的模式有机探索文化传承的新方式,打造独具特色的东方生活美学承载空间,为大豫园片区的文化发展乃至上海的城市历史文化空间带了新潮的温度。
焕新归来的湖心亭悄然完成了一场历史与未来的深度对话。 文汇报记者 袁婧摄
匠心修缮:古法新生,擎起百年脊梁
湖心亭茶楼——上海最古老的茶楼,其肌理沉淀着层层叠叠的时光:其前身可追溯至明代嘉靖年间的“凫佚亭”,1784年由布业商人集资重建为“湖心亭”,1855年成为上海最早的商业茶楼。
在长达170年的茶楼经营史中,文人墨客与国家政要在此闪耀高光。巴金在此构思《随想录》,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曾在此品茗……全榫卯结构的建筑骨架与绵延百年的非遗茶艺,铸就了其文化地标与商业传承的双重价值。
历史上,承载厚重人文底蕴的湖心亭曾历经多次扩建,此次可算是第三次大规模修缮。记者从豫园获悉,经历岁月侵蚀,百年木构架沉降导致的歪闪成为此次修缮的最大挑战。为此,修缮团队决定采用“打牮拨正”的古法绝技——如同为一位241岁高龄的老人施行精妙“正骨”,通过戕杆沉稳顶升,钢丝绳谨慎牵引,将错位的木构件缓缓归位。
“海上第一茶楼”焕新后的一楼。 文汇报记者 袁婧摄
2023年,大豫园特别组建专项的修缮团队,并邀请专业顾问和设计公司参与,在筹备修复工作前期,团队成员对湖心亭每个构件均进行了细致的勘察,一砖一瓦都不曾放过。而在本次修缮中,上海交通大学曹永康教授领衔的团队则为之注入现代科技的力量,通过科学调研历史原状、法式特征及残损病害,制定了兼具保护与利用价值的修缮方案,确保这一历史建筑焕发新生。
此次修缮开创了“考古级勘察+非遗工艺+现代监测”的模式。在曹永康看来贵盈配资,湖心亭作为豫园商城的核心景观之一,承载着深厚的城市文化记忆,更是上海城市历史的重要“讲述者”。科学修缮与合理利用既能延续其生命力,也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触摸历史的窗口,助力打造“建筑可阅读、城市有温度”的人文上海。
重塑表情:一砖一瓦,品味历史温度
湖心亭的修缮,不仅仅是对于240余年历保建筑的生命延续,更是在跨越时空中,找到“历史表情”的共鸣之处,焕新东方生活美学空间。
屋脊上的蹲兽、檐角的细部,是一座古建筑最生动的“表情”。面对时光剥蚀的痕迹,上海工艺美院建筑遗产传承中心的师生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他们手持最原始的工具,比照泛黄的老照片,揉捏刻画,在残件测绘中捕捉消逝的线条,最终还原了湖心亭历史风貌的灵魂。
湖心亭历史风貌的灵魂被还原。 文汇报记者 袁婧摄
按照“原样修复”的原则,美院师生们对于湖心亭脊兽损坏严重的部分,并进行定制更换。一团塑泥,一把刻刀,辅以定制扁铁与铜丝缠绕固定,让一个个脊兽在指尖重新形神毕现。“完美复制不是目的,我们要让后人能触摸到这个时代的修复温度”一位学生这样解释,当崭新的蹲兽稳稳踞于飞檐之上,湖心亭久违的“历史表情”终于重现风华。
而在室内,豫园商城特邀曾参与故宫文化创意项目的国际设计大师梁建国以“故宫级”匠心雕琢空间。花梨木的温润色泽呼应着窗外九曲桥的碧波,哥窑裂纹灯饰如凝固的茶汤光影。一楼散座区陈列着湖心亭碑记与珍贵老物件,历史轨迹触手可及;二楼雅座区则巧妙融入八角飞檐元素,评弹清音与茶香交织,营造出一方“城市茶室秘境”, 给人“可感、可知、可品、可赏”的东方生活美学体验。
尤其令人动容的是两张承载厚重记忆的茶桌——巴金伏案写作的木桌与女王品茗的圆桌,被郑重保留在原位。它们如同时间的坐标,诉说着湖心亭的往昔辉煌。
巴金的茶席在二楼可以找到。 文汇报记者 袁婧摄
此外,湖心亭的碑记被嵌入多媒体装置,亭子的构造、历史的烟云、人物的故事便鲜活流淌——它不再仅是凝固的建筑,更成为一座可交互的文化桥梁,让观众游历241年的时光年轮。
使命赓续:在流动的时光里经营永恒
焕新后的湖心亭,其文化使命在运营主理人戎新宇的蓝图中变得清晰而深远。
“湖心亭是大豫园中的小世界,我们要同步经营时间与空间。”戎新宇说。记者获悉,湖心亭一楼将恢复中断数十载的平价早茶传统——每周一仅需10元,让老茶客循着记忆中的茶香归来。与此同时,新增更为潮流的新中式茶饮,面向年轻群体大胆创新:抛弃传统紫砂,以玻璃器皿调制轻盈茶汤,用视觉化的茶艺表演拉近与Z世代的距离。
作为“海派茶文化第一人”的戎新宇,则将二楼打造成为有专业高度的“海上第一茶楼”。作为1990年上海首支茶艺表演队的诞生地,湖心亭如今推出“双非遗”雅集:非遗大师手制茶品,配合同为非遗的茶艺表演。女王曾赞不绝口的“女王套餐”也被重新演绎,融合绿波廊九宫格点心的精髓,戎新宇对此充满信心:“顶流下午茶应出自中式茶点——华流即顶流。”
顶流下午茶应出自中式茶点。 文汇报记者 袁婧摄
在戎新宇看来,湖心亭不仅仅是物理空间,更应是流动的时空枢纽,让老茶客在此安放记忆,让新世代触摸华流精髓,让世界看到中国茶道在当代的生命力。
九曲十八弯,连接的不只是湖岸与茶亭,更是过去与未来。修缮归来,这座241岁的茶楼将以“活态保护”之名重获新生——将241年光阴沏成一壶此刻的新茶,在茶杯起落之间,让一座城市的记忆得以延续。
湖心亭的焕新为大豫园片区植入了一个强有力的“文化锚点”。 文汇报记者 袁婧摄
湖心亭的焕新为大豫园片区植入了一个强有力的“文化锚点”。豫园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大豫园文化片区的核心灵魂建筑,湖心亭的修缮远不止于一座历史建筑的活化,这一“微更新”项目不仅是历史建筑保育模式的有机探索,也是豫园股份在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老城厢文化的传承和活化方面的重要企业使命,致力于打造极具东方生活美学魅力的全球时尚文化秀场的重要实践之一。
这或许就是本次修缮留给这座城市最宝贵的启示——让文化地标真正“活”起来贵盈配资,成为推动城市永续发展的文化引擎。
创通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